第七十一章出发_大明1860
善良的蜜蜂 > 大明1860 > 第七十一章出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一章出发

  “大王!”钱新德老当益壮,他精神抖擞地汇报:

  “粮食五万石,十万盒罐头,各类的茶、布、盐、醋、酱,乃至于绵羊都养着千头,都已经上船……”

  “还有索伦人,蒙古人,以及京营将士,王府护卫也分批上船……”

  “拢共多少人?”朱敦汉懒得细致入微的了解,他直接问道。

  “兵丁六千二百三十人,工匠、文人、官吏一千五百二十人,王府仆从三百人。”

  对于两艘五千料(约一千五百吨)、十艘三千料(千吨)的船队来说,这些人是绰绰有余的。

  故而大部分的运力基本在于物资。

  这一趟路途万里,即使是开发一百多年的海路,也需要近四个月的时间。

  光是酒水和粮食,就占据了运力的七成。

  至于罐头这样成熟的食品,自然备受青睐,只不过价格昂贵罢了。

  光是准备这些物资,舒王府就耗费了五十万块。

  更别提了还有安家费,武器、铠甲等装备,就藩的成本可谓是一年比一年高。

  幸好他手底下有人,朱敦汉只要付钱就行了,能用钱解决的事,都不算事。

  宣仁二十六年,炎黄历4861年,西历1861年,十月二十日。

  朱敦汉身着团龙袍,带着王妃陈氏一同进宫,向宣仁皇帝以及皇后拜别。

  这时,年近五十的宣仁皇帝难得露出一丝真情,眼眶微红,显然是心中不舍:

  “敦汉,自此一别,怕是你我很难再见了!”

  朱敦汉也有些感触,暂时忘记了这老登的恶心处,眉头紧锁,满脸不舍。

  他闭口不言,眼泪顺着脸颊流淌而下。

  一时间,无人不动容。

  宣仁皇帝也忍不住心叹:“敦汉还是孝顺阿,不枉我心疼他。”

  人都是选择性记忆,他已经忘了自己对侄子的针对,只记得好。

  挽留的话在嘴边,却没有说出口。

  侄子再好,不及儿子半分,还是离去吧,离开对所有人都好。

  他目光又撇向一旁的夏王,这个弟弟可不是个省心的主,也得赶去就藩,省得碍眼。

  满朝文武公卿见证了这场皇家表演。

  首辅杜翰则最了解皇帝心思的:

  “舒王呀,你一走,夏王独木难支,怕是也得走咯。”

  热闹的争储不到只有一年半就结束了,短暂而又令人惊叹。

  猛然间,他又想起了自己,林则徐下去了,君权派已然一支独大,自己这个首辅怕是也不长久了。

  作为立宪派魁首的魏源则盯着舒王,又窥向夏王,一个两输的局面,看来是立宪大业只能指望皇子了。

  众人中,吏部尚书曾国藩的心思最复杂。

  他一边窃喜于不再掺和争储,又心生愧疚,未曾报答舒王的大恩,同时又担心舒王麾下的弟弟曾国荃的安全。

  朱敦汉懒得管他人的心思,带着陈青黛坐上马车,离开了紫禁城。

  长长的车队通过街道,一杆杆的煤气灯树立着,宛若一個个卫士,笔直而又固执。

  街道两边的百姓议论纷纷。

  临街二楼,许多人俯视着车队。

  “姑娘,这有什么好看的!”丫鬟雪雁嘟着小嘴道。

  “你这是不懂了!”一旁的史湘云则调笑道:“你家小姐这是跟笔友告别呢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ldmf.cc。善良的蜜蜂手机版:https://m.sldmf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